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Canno 550D

ok~首先來個基本知識的學習先 !


敏感度

相機裡頭用來記錄影像的感光晶片(sensor)有一個敏感度(sensitivity)、也就是俗稱的ISO值。故名思義,何謂感光? 就是我們在拍攝照片的時候,所需要的光源 ; 而ISO值愈低,代表其所需的光愈多、ISO值愈高,代表其所需的光愈少。好比說,ISO 200比ISO 100敏感一倍、因此感光晶片在ISO 200之下只需要ISO 100時所需光量的一半就可以拍攝…以此類推。

那麼就直接用高ISO就好了呀 ?! NONONO ~! 高ISO就會有高雜訊,相較之下低ISO的相片品質就比較好。而也因為高ISO所需的光源低,所以適合在較暗的場合拍攝、或者是需要高快門速度來凍結動作時就十分有用,但…代價則是較低的影像品質。

接下來來理論的部份一下 


測光系統
            近代相機中都有一個測光表,半按快門時會讓測光表作業;測光表的輸入有兩項:第一是被攝體的亮度,第二是感光晶片的敏感度(亦即ISO值)。測光表從目前設定的敏感度與被攝體的亮度算出曝光正確時所需要的光量,這個量叫做 曝光值 (exposure value、簡稱做EV),所以曝光值(EV)是測光表的輸出。
 
            測光表的輸入是被攝體亮度與目前設定的ISO值,測光後的輸出是個曝光值(exposure value、亦即EV)。在相機曝光系統方面,有了這個EV值後就得找出一個可以提供該曝光值所需光量的f值與快門速度組合。

光圈
            所謂的光圈,指的是鏡頭內某個可以調整開孔大小的機制。當開孔大時,每單位時間穿過開孔到達感光晶片的光就多;反之,當開孔小時,每單位時間穿過開孔到達感光晶片的光就少。因此,所謂調整光圈,指的是調整光圈開孔的大小,從而控制單位時間內可以通過光鏡頭到達感光晶片的光量。

快門
            簡單地說,快門就是一個擋在感光晶片前方的屏幕,按下快門鈕時打開屏幕讓(從鏡 頭來的)光線到達感光晶片,感光時間足夠之後又把屏幕放回感光晶片前方擋住光線。下面照片是一台SLR的快門簾幕部份,底片就蓋在長方形處,按下快門鈕後 簾幕向上昇起、露出空隙讓底片感光。 
            
           就像光圈開孔有大小一樣,快門則有速度;所謂的快門速度,指的是打開簾幕(或類似機制)讓感光晶片曝光、到關閉簾幕停止曝光之間的時間。

光圈與快門速度的組合
            雖然光圈的大小與快門速度是兩項獨立的機制,但兩者合併使用卻有一個十分重要、而且不能不瞭解的關係。考慮以下的一個組合:光圈開孔的面積是10mm2(10平方毫米)、快門速度是1秒,假設這個組合提供的光量正是感光晶片所需的值。如果把光圈開孔的面積減半成5mm2,因為開孔面積少了一半,單位時間內通過鏡頭到達感光晶片的光量也減少一半,為了彌補這少掉的一半,我們得把快門速度加倍變成2秒,於是光圈開孔面積10mm2與快門速度1秒所提供的光量和光圈開孔面積5mm2與快門速度2秒所提供的光量相同。同樣的道理,如果把開孔面積降成原來的四分之一(2.5mm2),單位時間內通過鏡頭的光也降成四分之一,快門速度就得是原來的四倍(亦即4秒)才能得到相同的光量。
            反過來,如果嫌1秒的快門時間太長而希望減半成0.5秒,於是感光晶片曝光的時間減半,為了彌補這少掉半秒鐘的光量,單位時間內的光量就得加倍,於是光圈開孔面積就是20mm2才能維持原來開孔面積是10mm2與快門速度是1秒的光量。如果嫌1秒的快門時間不夠長而得延伸成8秒,因為曝光時間變成8倍,單位時間內到達感光晶片的光得減少成1/8才能得到正確曝光,所以光圈開孔面積就得是1.25mm2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當相機的測光表從被攝體亮度與目前設定的ISO值決定了一個能得到正確曝光的光量之後,有很多組光圈開孔面積與快門速度的組合可以提供正確曝光的光量

            如果相機的曝光系統選不出能夠滿足正確曝光的光圈f值與快門速度,就會造成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前者(曝光不足)的成因是現場太暗,使得光圈開到最大(亦即 最小f值)快門速度用到最慢仍然無法滿足正確曝光的光量,解決之道是提高ISO值(於是影像品質降低)或使用閃光燈。後者(曝光過度)的成因是現場太亮, 使得光圈收到最小(亦即最大f值)快門速度用到最快仍然無法滿足正確曝光的光量,解決的辦法是調低ISO敏感度或是加裝中性密度(俗稱減光)濾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